新华保险一季度业绩亮眼: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% 总资产突破1.75万亿

网易财经4月30日讯 新华保险于4月29日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,数据显示,该公司在保费收入、净利润和新业务价值等核心指标上均实现显著增长,总资产突破1.75万亿元,投资资产超1.68万亿元。

这一成绩不仅反映了新华保险在市场中的竞争力,也体现了其在应对复杂经济环境时的战略定力和转型成效,为公司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新华保险表示,未来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,推动分红险转型,强化队伍技能,推动客户服务体系及医康养生态建设,做大做强投资板块,为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力量。

一季度核心指标全面增长,各渠道业务表现强劲

2025年第一季度,新华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32.18亿元,同比增长28%;营业收入达到334亿元,同比增长超26%。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.82亿元,同比增长19%。长期险首年保费272.36亿元,同比增长149.6%,其中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194.71亿元,同比增长117.3%。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67.9%,显示出业务品质的持续提升。

在投资端,尽管市场股债大幅波动,新华保险通过优化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,实现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.7%。截至3月底,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56.46%,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4.04%,均保持在充足状态,显示出公司的稳健经营能力。

一季度,新华保险各渠道业务均增长显著。

新华保险个险渠道在一季度实现保费收入445.53亿元,同比增长11.9%;长期险首年保费120.17亿元,同比增长131.5%。公司通过升级绩优荣誉体系,依托“XIN一代”计划,加快高质量营销队伍转型发展。一季度,个险渠道月均绩优人力及万C人力同比均实现双位数增长,绩优人力人均期交保费同比实现翻番。

在银保渠道,新华保险严格落实“报行合一”要求,秉持“一行一策”差异化策略,坚定推动业务转型、优化业务结构,积极构建银保合作新生态。通过丰富产品供给,聚焦期交规模,银保渠道的价值贡献不断提升。一季度,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268.89亿元,同比增长69.4%;长期险首年保费150.57亿元,同比增长168.2%。

一季度,新华保险的团体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7.76亿元,同比增长18.6%。期险保费同比增长13.8%,长期险首年保费同比增长55.8%。公司持续推动专业化转型和市场化改革举措全面落地,促进业务健康发展。同时,积极落实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要求,持续加强科技创新、绿色发展、普惠金融等服务国家战略重点领域客户承保力度。

积极服务国家战略,推进专业化改革与转型

作为国有控股金融企业,新华保险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表现突出。一季度,公司共承保20个惠民保项目,为超3万家企业客户提供约1.45万亿元的保险保障额度。在乡村振兴方面,持续推进环卫工人公益赠险项目,并为西藏日喀则地震灾区捐款100万元。此外,“五篇大文章”投资余额同比增长近60%,公司与中关村集团等单位共同发起意向规模达100亿元的中关村战新基金,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。

在专业化改革与转型方面,新华保险持续推进专业化、市场化、体系化改革。在战略规划层面,启动“十五五规划纲要”编制,构建“1+N”体系推进“新国十条”落地,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系。通过实施做强做优四级机构“强基工程”2.0升级政策,新华保险进一步打通了战略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战略支撑。

在产品方面,新华保险全面部署分红险转型,构建前中后台立体协同机制,整合产品、投资、服务等优质资源。通过优化分红险产品设计,提升产品竞争力,进一步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需求。

在服务能力方面,新华保险强化资源整合,丰富医康养等十大权益体系,探索创新“健康险+服务”模式,打造“医联体”服务网络。通过积极拓展优质康养社区和旅居项目,新华保险已在24城布局32个康养社区,一季度签约入住资格函增幅达312%。这表明新华保险在医康养服务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,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的健康和养老解决方案。

在投资能力建设方面,新华保险坚定不移地做深做实多元化策略,持续优化大类资产配置。响应国家号召增持长期股权投资,公司2025年以来举牌了杭州银行、北京控股(H股)等质地优良、财务健康的上市公司。通过优化投资组合,新华保险不仅提升了投资收益,也为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,新华保险的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其赢得了市场认可和客户信赖。通过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,新华保险不仅在传统保险业务领域保持了竞争力,还在医康养服务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。未来,随着分红险转型的深入推进和投资能力的不断提升,新华保险有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,为股东、客户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。

(王晓悦)

免责声明:

1、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,主要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;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,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;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,风险自负。

2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,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