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父母的要记住,不管自己孩子多不争气、多叛逆,请不要嫌弃他们

文|小雯

你有没有在深夜里叹气,说一句:“我这孩子,真是让我失望透了。”

你看着他叛逆、不听话、不上进,一次次考试退步,一次次让你在亲戚朋友面前“抬不起头”。

你抱怨他不争气,不懂事,不自律;你想发火,又觉得心累;你想放弃,却又舍不得。

但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一句: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?

你嫌弃他“长歪了”,可你有没有想过,他其实只是“缺水”“缺阳光”“缺信任”?

孩子的问题,不只是他的“性格”,更多是你看不见的“家庭回声”。

今天,我想和你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:

不管孩子多不争气、多叛逆、多不让你省心——请你别嫌弃他。

这句话,不是讲情怀,而是心理学与现实共同验证过的真理。

一、你越嫌弃孩子,孩子越不成器:这是情绪教育的“反向定律”

心理学上有个非常关键的概念,叫“标签效应”(Labeling Effect)。

意思是,当你不断用某种语言标签一个人,比如说他“没用”“懒”“不争气”,他就会逐渐按照你定义的样子去“活”。

这不是他真的变坏,而是你的眼神与语言,成了他的镜子。他照着你的“失望”,活成了你害怕的样子。

你嘴里说的每一句“你怎么这么笨”,你眼里浮现的每一丝“不耐烦”,你在亲戚面前那句“我都管不住他了”……

都会变成孩子内心的自我认知:

“我可能真的很差劲。”

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:

“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,都需要被承认、被肯定。”

你越是嫌弃他、批评他、拿他和别人家的孩子比,他就越失去自我价值感。

你以为的“鞭策”,他感受到的,是“你不配被爱”。

二、孩子不争气,也许是他没学会如何争气

你是不是也说过这句话:“你怎么就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上进点?”

可你有没有停下来想过:

他到底有没有被教过“怎么努力”?

一个孩子能不能自律、能不能上进、能不能承担责任,背后是他有没有从家庭里获得:

安全感

自我价值感

被鼓励的经验

被允许试错的空间

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:

“一个孩子身上的问题行为,背后一定藏着他得不到满足的心理需求。”

你说他不上进,可也许你从来没夸过他的努力;

你说他没责任感,可你总替他决定一切,让他学不会承担后果;

你说他叛逆,可你也许从没给过他尊重和平等的倾听。

很多“问题孩子”,不是坏,是不会。

不会沟通、不会表达、不会管理情绪、不会应对失败。

你说他“烂泥扶不上墙”,可也许他从来没见过你蹲下来,教他怎么扶起自己。

三、你的嫌弃,是他人生最大的“情绪污染源”

你知道什么叫“原生家庭创伤”吗?

不是打骂、也不是贫穷,而是从小被否定、被羞辱、被对比、被嫌弃。

如果你经常说:

“你怎么这么没出息?”

“我为你感到丢脸。”

“我真不知道你以后能干嘛。”

这些话,会直接瓦解孩子的自尊系统,形成“习得性无助”。

他会开始相信:我就是不行,我不配被爱,我做什么都没用。

他可能会沉迷手机、游戏、社交媒体——因为只有在那里,他可以短暂地逃离现实里的“否定回声”。

他可能会“放弃努力”——因为他知道,再努力也换不来一句“你还不错”。

你不尊重他,他也不会尊重自己;你看不起他,他就活成你看不起的样子。

孩子的自我,是被父母“养”出来的。

你的鼓励,是他脚下的砖;

你的信任,是他心里的灯;

你的包容,是他愿意变好的动力。

四、真正负责任的父母,从来不是“控制孩子”,而是“接住孩子”

很多父母觉得,孩子一旦“变坏”了,就得用惩罚和逼迫拉回来。

但教育学里最深的一句话是:

“孩子是用来陪伴、引导、接纳的,不是用来操控、塑形、改造的。”

孩子不是你造出来的作品,而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。

你不能用“嫌弃”去掩盖你的无能;

不能用“打击”去代替“指引”;

不能用“我为你好”,去合理化你的情绪失控。

你要做的,不是“管住孩子”,而是“接住他”:

当他迷路时,你给他地图而不是推开他;

当他失败时,你给他鼓励而不是羞辱他;

当他犯错时,你陪他复盘,而不是只说“你看我早就说过了”。

你不放弃他,他才不会放弃自己。

教育,从来不是战胜一个孩子,而是唤醒一个孩子。

五、请相信:孩子的花期各不同,你只管静待花开

孩子就像庄稼,有的早开花,有的晚结果,有的看似慢吞吞,最后却根深叶茂。

教育最难的,是在孩子“还不行”的时候,你依然有耐心、有信念地等他开花。

陶行知曾说:“你的教鞭下有瓦特,你的冷眼里有牛顿。”

每个孩子都有天赋,都有可能,只是你不肯等,不敢信。

有人初中就出彩,有人大学才发光;有人一路高歌,有人曲折成长。

你不能因为现在“他不如意”,就否定了他未来“会有出息”的可能。

你不能因为一时的低谷,就急着下结论。

教育不是预言术,而是长期主义。

愿你成为那个给孩子遮风挡雨的人,而不是在他迷路时把门关上的人。

六、梅娘说:你对孩子的信任,就是他站起来的力量

父母这一生,要记住三句话:

别把孩子的问题只归咎于他身上,也请照照你的教育方式;

别用你的“急躁”去抹掉他的“可能”;

别让你的一时嫌弃,变成他一生的“心结”。

孩子最怕的不是失败,而是在失败的时候,看不到你在原地等他。

你可以对他失望,但请不要嫌弃;你可以对他严格,但请不要放弃。

孩子一旦觉得自己“不被爱”,他就会放弃努力,因为那是他最后的防御机制。

亲爱的父母:

请你记住,孩子不是来满足你期待的,他是来完成自己人生的。

你能做的,就是成为他身后的光——哪怕他走得慢、走得歪,也知道抬头时,你还在。

你不放弃他,他才会拼尽全力活出最好的自己。

这,是你能给他的,最贵重的礼物。

愿你,能够成为孩子最温暖、最坚定的靠山。

发布于:江苏

免责声明:

1、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,主要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;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,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;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,风险自负。

2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,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