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研究揭示“会跳的基因”整合机制

本报讯(记者孟凌霄)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许瑞明、朱冰和薛愿超课题组合作,系统揭示了人逆转座子LINE-1靶向整合基因组的重要机制。该研究刷新了对LINE-1逆转座机制的认知,也为基于逆转座调控的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。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《科学》。

类基因组中存在大量具有“跳跃”能力的逆转座子序列。这些序列在胚胎发育、免疫及神经系统等特定阶段和环境下被激活,发挥重要生理功能。但在病毒感染、肿瘤发生和机体衰老等状态下,它们也可能异常活化,导致基因调控紊乱和基因组不稳定。人体中唯一具有自主转座活性的逆转座子是长散在元件-1,即LINE-1,也是绝大多数逆转座子的迁移载体。然而,其靶向整合的分子机制一直不清楚。

该研究从结构和生化角度阐明了LINE-1逆转座过程中核酸底物的结合模式以及DNA结构介导的靶向切割机制。研究团队发现,LINE-1编码的逆转录酶ORF2p主要通过电荷相互作用与DNA骨架结合,而非依赖特定序列识别。研究人员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解析其高分辨率结构,揭示了ORF2p在DNA切割和逆转录过程中的构象变化规律。进一步的跨物种结构比对显示,逆转座酶在进化过程中既具有保守性,也存在差异性,揭示了LINE-1整合与细胞复制周期相关的分子基础。

相关论文信息:

https://doi.org/10.1126/science.adu3433

免责声明:

1、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,主要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;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,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;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,风险自负。

2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,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。